◆ 邱家琪指剖腹產嬰兒沒機會暴露到產道內的腸道益生菌,或是缺乏雙歧桿菌的原因。 受訪者供圖

或致食物過敏等免疫系統疾病 餵哺母乳可改善

剖腹產子在本港愈趨普遍,有機構聯同香港理工大學昨日發表研究報告,顯示初生剖腹產嬰兒腸道內幾乎不存在個別益生菌種,有可能影響其免疫力建立。研究負責人解釋,母親產道和母乳均存在益生菌予初生嬰兒攝取,但剖腹產嬰兒一來並非經由產道出生,而母親亦可能因手術、麻醉等因素影響而延遲餵哺母乳,或令剖腹產嬰兒腸道微生態的益菌較少。有兒科醫生指出,嬰兒腸道微生態一旦失衡,有機會導致不同免疫系統相關疾病,例如食物過敏或皮膚敏感症狀,建議母親盡量考慮餵哺母乳,否則可考慮揀選包含益生菌及益生元的配方奶粉。◆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達能紐迪希亞昨日與理大發表全港首項針對剖腹分娩對嬰幼兒腸道微生物影響之聯合研究結果,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博士邱家琪引述數據指,本港約38%嬰兒經由剖腹出生,希望透過研究了解他們的特別營養需要。

研究人員收集了70個初生嬰兒出生後兩周內的糞便樣本進行研究。「每個BB最多收集5次糞便樣本,包括出生後首3日,第1、2、4、12星期。」邱家琪指出,是次研究發現來自剖腹產嬰兒的樣本中幾乎不存在雙歧桿菌,相比之下,採自順產及以母乳餵哺嬰兒的37個糞便樣本,全部發現該益生菌種達至正常水平。

或因出生不經產道

「女性產道存在益生菌,順產嬰兒在出生過程中,會暴露到產道內的腸道益生菌,但剖腹產嬰兒就沒有這個機會。」邱家琪解釋,這或是導致初生剖腹產嬰兒腸道內幾乎不存在雙歧桿菌的原因之一。有外國研究亦指,剖腹產嬰兒的腸道微生態要到3歲至5歲才能追上順產嬰兒的狀況。

兒科專科醫生徐梓筠指出,缺乏包括雙歧桿菌等腸道益生菌,有可能影響嬰幼兒建立良好的免疫力,「假如腸道微生態失衡,有可能導致不同免疫系統的相關疾病」,包括食物過敏、皮膚敏感症狀等。

她說,餵哺母乳是一個有助改善腸道微生態的方法,「但剖腹產子會有很多情況,例如手術複雜性、麻醉藥力等問題影響母體,或導致延遲餵哺母乳」,令初生嬰兒未能更早接觸有益菌種。

徐梓筠強調,嬰兒出生後首數個月,是建立良好免疫系統的關鍵時期,餵哺母乳是其中的最佳選擇,但如要選擇配方奶粉,可揀選包含益生菌及益生元組合,兩者可相輔相成產生較大效果,但前提還是應詢問醫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