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戰前線】女研究員上前線 難忘檢測如「打仗」

Hazel從大學實驗室走入醫院,幫助前線落實全基因快速測序的應用受訪者供圖
Hazel從大學實驗室走入醫院,幫助前線落實全基因快速測序的應用受訪者供圖

理大研究團隊收到公眾送來的打氣禮物。 受訪者供圖
理大研究團隊收到公眾送來的打氣禮物。 受訪者供圖

Hazel為儀器整理簡易「說明書」,將快速測序技術應用在臨床醫療。受訪者 供圖
Hazel為儀器整理簡易「說明書」,將快速測序技術應用在臨床醫療。受訪者 供圖

  睹初生嬰兒資料感震撼:沒想過小BB都要做檢測

  第五波疫情肆虐,香港理工大學基因測序研究團隊女研究員盧穎曦(Hazel)卻選擇做「疫行者」,離開「安逸」的大學實驗室,無懼病毒毅然進入醫院前線,幫助臨床應用快速全基因測序。其間她親歷醫院檢測人員每日面對數千計樣本的「打仗」情景,不僅感受到疫情的「無孔不入」,還看到醫院上下的無償付出及專業,令其深受感動,更期望未來能夠加入本港醫療系統,全心服務市民。◆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理大醫療科技及資訊學系團隊在疫情中貢獻甚多,致力為確診個案進行全基因測序,盡力找出不同的傳播鏈。該系副教授蕭傑恒表示,第五波疫情醞釀前期,團隊為機組人員、望月樓群組等馬不停蹄地進行全基因排列工作,基本上沒有休息過。

  助建實驗室 幫手測核酸

  蕭傑恒表示,若以傳統全基因組測序方式分辨Delta、Omicron等變種病毒,需時三四天,惟團隊使用的快速測序技術只需8小時即可得出結果。因此,團隊成員之一、身兼研究助理的醫療化驗科學理學碩士生盧穎曦(Hazel)遂前往瑪嘉烈醫院協助建立快速測序實驗室。本身具備專業醫務化驗師資格的Hazel,把儀器操作方式整理成簡易「說明書」,將快速測序技術應用在臨床醫療。

  不過,隨着疫情急速惡化,單日確診人數攀升至每天逾萬,蕭傑恒直言:「基因排序已經沒有什麼意義。當我們看見大量長者在醫院輪候診症,只感到有心無力,所以我們希望換個形式幫助香港。」Hazel的任務內容亦隨之改變,在醫院實驗室內負責核酸檢測工作,分辨樣本中是否存在病毒,以應付海量的檢測需求。

  機器全力運作 同事專注專業

  「首日去到醫院,看見實驗室內好多人,急着走來走去;還有不少裝着樣本的『口水樽』,全部機器都是『開行Turbo』,讓我有點喘不過氣!」Hazel憶述道:「同事都很專注、專業,完全沒有疲態,這個『打仗』般的畫面真的很震撼難忘!」

  Hazel表示,醫院前線節奏急促,「我們集中做核酸檢測,步驟所需時間較短,但樣本數量非常多,一天有3,000個樣本要處理;部分還要覆檢,一天可能有超過4,000個樣本,是疫情前的好幾倍。」為了適應這個環境,Hazel沒有放慢腳步,而是邊學習邊做筆記、畫圖,讓自己盡快上手。

  如今Hazel已於醫院實驗室內工作了約一個月,她在核對樣本和病人資料的過程中,看到不少年過90歲的老人,也有一些連名字都沒有、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的資料只會寫是某某的兒子或女兒,我沒有想像過,這麼小的BB都要做檢測……」疫情影響之廣,不僅遍布各個年齡層,連醫護人員也不能倖免,「但我自己沒有愈做愈害怕,無論是在大學做研究、還是前線幫忙,大家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為病人服務,希望他們盡早得到適切治療!」

  蕭傑恒笑言,由於Hazel做事有條理、有能力,「瑪嘉烈醫院已經Mark咗佢,等她念完碩士課程就聘請她!」Hazel笑言:「我本身對理科感興趣,自己也享受在實驗室做實驗,所以希望將念書學到的東西,用於服務香港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