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極端天氣|理大研究指中國南方5日內形成驟旱增 香港受熱島效應威脅更大

發佈時間: 2022/04/20

南方天氣一向潮濕,原來亦會面臨旱災威脅。理大最新研究發現,長三角至海南省一帶的中國東南區域面對快速乾旱風險上升,2000至2020年的21年間,5日之內形成的「驟旱」佔同期所有驟旱比例上升達18.67%,對農作物打擊更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團隊又利用人造衞星分析土壤水分監測,發現全球在過去21年間,約33.64%至46.18%驟旱在5日內形成,比例亦升3.23%至19.03%。

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助理教授王碩指,一般旱情需5至6個月以上形成,始會到達最大強度,政府及民眾有較多預警和準備,惟驟旱多在1個月內迅速形成,土壤水分枯竭很快,早前預警指標少,對生態系統、農作物及社會打擊較普通旱情更嚴重。以美國為例,2012年夏季出現的驟旱,便造成357億美元粟米農作物損失。

王續指,在潮濕或半潮濕地區,高溫、少雨及高水氣壓,更易導致大氣乾旱,配合土壤水分枯竭影響,反而進一步加劇驟旱快速發生。他解釋,土壤水分下降,會令飽和水氣壓差增加,而「陸-氣」相互作用進一步加速土壤濕度下跌,故中國東南區域更易出現驟旱。

不但農業受干擾,驟旱伴隨的平均氣溫升高及降雨不足,亦會引發熱浪同時出現,在城巿引發更明顯的熱島效應,對香港等城巿化地區威脅更大,有必要改良傳統旱災監察系統和指標,及時應對氣候變化。

北京清晨跌破- 0.1°C,52年來同期最冷,港本周四起轉涼,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脫芷晴
責任編輯:方雅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