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介紹在航天科技與衛星導航方面最新研究成果。左為黃文聲教授、右為徐兵助理教授。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採集海上的光譜信息。 理大供圖
◆大灣區土地用途覆蓋分類。 理大供圖
◆利用衛星影像和遙感模型以計算水質。 理大供圖

涵蓋土地精繪樹木碳中和水質測繪太陽輻射計算

航天科技可說是香港作為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新着力點,在依託國家相關科研與工業實力下,香港高校與科研機構各企業利用各自優勢,在衛星遙感、導航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發展。其中,香港理工大學落實將與香港航天科技集團(香港航天)合作,由後者提供各項衛星遙感觀測數據與服務,以支援大學科研與教學,同時理大並將獲得由香港航天贈與,預計明年發射的光學遙感衛星的命名權。理大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的團隊,正開拓多項遙感測量領域創新成果與應用,包括利用衛星數據,對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進行精密繪圖,並會就樹木碳中和、水質測繪及太陽輻射等深入研究,期望為人類社會及可持續環境發展作重要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鼎煌

遙感技術作為遠距離探測地面特徵、屬性與變化的科學手段,在土地測量、環境監測等領域有着大量應用空間與前景。過去二十餘年,理大建設與環境學院副院長、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教授黃文聲帶領理大研究團隊藉着衛星遙感技術在土地利用覆蓋繪圖、樹木碳中和、水質測繪、太陽輻射計算等領域取得了傑出的科研成果。

製作棕地地圖灣區土地利用圖

在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蓋繪圖領域,他與團隊利用不同的光譜特徵,透過衛星圖像識別如植被、濕地、紅樹木、棕地及城市不同區域的土地覆蓋,並在深度學習及人工智能的幫助下,製作出「香港棕地地圖」、「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利用地圖」等。藉助高清衛星圖像不僅可以識別香港不同土地覆蓋,還可以支持城市規劃與發展,為土地管理與新城規劃提供重要依據,亦可監測土地利用,為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

碳中和亦是遙感技術應用於環境監測的重要領域。黃文聲表示,由於樹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並儲存碳,但香港沒有樹木碳固存的基線數據。而通過衛星圖像則可以詳細了解區域內樹木可吸收碳的固存量,並可依據該區域內生活與工業的碳排放量,推算出該區域需種植多少棵樹木,便可實現區域碳中和。

估算水質參數 製作太陽輻照圖

此外,理大團隊在水質測繪領域,充分利用遙感衛星數據,監測、識別、估算香港水域的各類水質參數,如海水渾濁度與海水溫度,提前預警赤潮等海域污染,幫助漁民減少損失;團隊利用遙感衛星影像估算香港雲量,並配合地理信息系統,製作出開放公眾使用覆蓋香港全境的太陽輻照圖,依據地圖,公眾亦通過比照區域內太陽輻射數值,得知是否適合安裝太陽能板。

黃文聲表示,香港航天即將提供的亞米級高分辨率衛星影像,必會促進香港等粵港澳大灣區高分辨率衛星圖像的算法發展與應用,而他未來亦會在上述四個領域,藉助香港航天的衛星影像數據,進一步推動深入研究實踐。

他表示,結合更豐富的衛星數據資源,團隊亦計劃在智慧交通等方面開展新的研究,比如香港天氣潮濕,市民在等待巴士時均較為焦躁難耐,如能藉助遙感衛星影像及數據,計算出等車區域內較為陰涼舒適的地方,從而設計出覆蓋全港交通的悠閒等車區域地圖,則會是遙感技術服務智慧城市、智慧出行的實用應用;而大學土地測量及地理資訊學系和航天及民航工程學系的科研人員,未來亦將開展跨學科交流,探索將各自於衛星遙感、導航等領域的專長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