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理大AI評估認知障礙 系統助盡早治療

2021-05-11
●蔡及時表示,新系統不會造成訓練效應,用家亦可預設篩選周期,定期更新個人數據資料以作評估。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蔡及時表示,新系統不會造成訓練效應,用家亦可預設篩選周期,定期更新個人數據資料以作評估。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記憶力、語言能力,甚至是日常自理能力會日漸喪失,現時醫學界主要靠「簡易心智量表」(MMSE)診斷長者是否患有認知障礙,惟過早或頻繁地使用量表,或會造成「訓練效應」,量表有機會因此失效,阻礙診斷良機。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成功研發出「人工智能認知障礙症風險評估系統」,透過輸入年齡、血壓、健康指標等數據,推測長者的MMSE表現,有助醫護人員盡早介入治療。

據《精神健康檢討報告 (2017)》數據顯示,本港認知障礙症患者多達10萬名,約佔全港長者人口十分之一,若能及早辨識患者,對減輕醫療系統負擔有一定作用。理大護理學院教授、智能健康研究中心總監蔡及時表示,MMSE是醫學界使用多年的篩檢工具,透過算術、記憶、繪圖等簡單問題,以30分為滿分,總分23分以下代表可能存在認知功能障礙,但若過早使用或頻密重複使用MMSE,長者或會出現訓練效應,影響評估效能。

蔡及時領導的團隊遂利用2008年至2018年期間從地區服務中獲得的逾2,000名51歲至104歲長者的健康數據,建立「人工智能認知障礙症風險評估系統」,用於預測長者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團隊為每位長者建立一組個人數據庫,包括年齡、性別、血壓、憂鬱量表分數、牙齒狀況等500項數據,並收集其MMSE分數,透過人工神經網絡找出當中的關聯。用家只要輸入長者個人數據,模型即會預測MMSE結果,自動識別疑似患者。系統不涉及任何測試,沒有訓練效應,用家亦可預設篩選周期,定期更新個人數據資料以作評估。

200長者試用 準確度約78%

研究團隊正與東華三院梁顯利長者日間服務中心合作,約200名長者使用過這套系統,對照他們真實的MMSE分數,系統準確度約78%。蔡及時坦言,「建立模型時收集的數據只有五分之一的參數完整,加上認知能力正常與異常樣本比例為4:1,對模型的準確度難免造成影響。」但團隊會以各種統計學上的方法調整數據,減低影響。

該項研究早前除了已申請美國專利,亦於2019年獲得香港創新科技署「創新及科技基金」支持約300萬港元進行為期三年研究。蔡及時表示,團隊計劃於明年下半年申請「公營機構試用計劃」,期望尋找到更多服務中心合作,進一步完善模型。長遠而言,團隊可以醫學診斷結果作為參照,提升準確度,若模型發展成熟,更可推算長者的營養狀況、生活水平等,具有很高的靈活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