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Facebook Feature Image

理大獲資助67學員漁排實習 傳授養殖技術吸引年輕人入行

社會事

理大獲資助67學員漁排實習 傳授養殖技術吸引年輕人入行
社會事

社會事

理大獲資助67學員漁排實習 傳授養殖技術吸引年輕人入行

2021年09月12日 10:26 最後更新:13:38

漁農業一直被視為辛苦行業,收成亦要望天打卦,不少老一輩退休後,即使有農地有漁船,下一代都不願繼承衣缽。但隨着引入新科技,漁農業走向高產值,為夕陽行業露出曙光。本港亦有一批年輕人對漁業發展感興趣,理大獲漁業持續發展基金資助,招收67名年輕學員,在東龍洲示範場學習養殖海魚和實習訓練,他們由採購魚苗、飼養、清潔,以至稍後物色銷售渠道和定價,學習一條龍經營,但他們坦言缺乏本錢,希望當局日後提供出租養殖場,降低入場門檻。

東龍洲魚類養殖區設立現代化海產養殖示範。漁護署圖片

東龍洲魚類養殖區設立現代化海產養殖示範。漁護署圖片

港大女生:「老師傅」傳授知識

「其實我都幾喜歡這行。」港大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系畢業的羅浩珈,與幾個同學合資開設初創公司,為本地貝類養殖場,以及內地魚場,提供物聯網等新科技支援,「新技術和傳統技術結合,可以提高產量。」他說,大學的漁業理論是前瞻研究,他亦有興趣學習新式魚場養殖方法,所以參加理大的培訓計畫,到東龍洲參與一年實習課程。

漁護署圖片

漁護署圖片

他指,深海網箱較傳統魚排較能抵抗颱風和大浪,對養殖戶來說很重要,「前期投資逾千萬元是貴好多,但可減低天災引致的損失;而且魚場的選址較佳及有實時監測水質,可減少魚病,對新投身這行業可減低風險。」

浸大國際學院環境保育副學士,現為港大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系三年級的洪婉程是一位愛魚少女,自小家中養熱帶魚,曾經最多有7缸金魚,最近的新寵是稻田魚,「若不是參與實習,不會有機會到魚排學習,在保育研究工作以外,學多一門技藝。」烈日當空在魚排工作,她坦言由學習採購魚苗,到餵魚、換籠等,全部都要學識,有「老師傅」漁民傳授基本知識。身為女將,將數百條大魚撈起,按不同大小分開飼養,也十分考驗體力,「將來是否加入這行都未知,若政府可出租養殖場,可吸引年輕人入行。」

資料圖片

資料圖片

理大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的資助,在東龍洲魚類養殖區的深水網箱,借用兩個魚排舉辦為期一年「水產養殖培訓實習」,招收67名學員,不少是年輕人,傳授可持續發展養殖技術、運用飼料、水質監測、預防魚病及認識紅潮,以及營運管理等;並會收集數據,制定標準養殖流程及食安重點控制手冊。另外,去年亦透過網上舉辦漁民培訓課程,近百名學員參加。

漁護署人員會定期抽取養殖場水質樣本進行監測。

漁護署人員會定期抽取養殖場水質樣本進行監測。

往下看更多文章

漁農業藍圖公布 馬鞍山明年試行首個都市農場

2023年12月14日 17:17 最後更新:12月15日 11:36

政府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明年在馬鞍山試行首個都市農場,15年內把都市農場融入新發展市鎮和社區。

環境及生態局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提出多項工作目標,包括在15年內,將蔬菜年產量增加至現時4倍的約6萬公噸,及將本地養殖海魚年產量增加至約6000公噸。

禽畜業方面,當局提出興建首個多層式現代化環保禽畜農場,預期在2030年前投入運作。

環境及生態局圖片

環境及生態局圖片

當局在藍圖提出多項願景,包括海洋生態環境及漁業資源保持在健康及豐富的狀況,本地水域捕撈漁業得以長期持續;並劃定農業優先區,保存優質農地種用途。

當局計劃透過八大範疇,包括基礎設施支援、加強財政支援、科技應用等,讓行業持續發展。

環境及生態局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環境及生態局發表《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圖片來源:星島日報)

你 或 有 興 趣 的 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