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创新采用卫星数据破解冰盖融化国际难题,香港理大学者参与研究助……

创新采用卫星数据破解冰盖融化国际难题,香港理大学者参与研究助……
2025年02月18日 22:06 新浪网 作者 羊城晚报金羊网

  香港理工大学2月17日公布一项创新科研成果:该校学者陈剑利教授参与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运用卫星定位数据分析格陵兰冰盖基岩的垂直位移情况,成功量化夏季融水储量,揭示冰盖融化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并提供新的见解和可靠依据。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期刊《自然》上。

  香港理工大学陈剑利教授参与该项国际研究

  格陵兰冰盖的融化是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格陵兰冰盖面积仅次于南极洲,冰层厚度约三公里,一旦完全融化,将导致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七米。然而,科学界对冰川水的累积、储存及流失过程仍存有诸多疑问。理大土地测量及地理信息学系教授、土地及空间研究院核心成员陈剑利教授,与来自中国香港及内地、美国、荷兰和比利时的科学家合作,研究格陵兰的水文过程,包括融水储量的演变,以深入了解冰盖的融化机制及其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利用由多个卫星导航系统(GNSS)站点组成的“格陵兰GNSS观测网络”,结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重力回溯及气候实验卫星”(GRACE)提供的卫星重力数据,破解这一难题。研究发现:在夏季融水期间,大部分融水会暂存于冰盖内部,并在7月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融水的积聚导致格陵兰GNSS站点附近的基岩平均下沉5毫米,而在2010年和2012年发生极端融水事件时,基岩下沉幅度更高,分别达到12毫米和14毫米。

  创新科研成果破解冰盖融化难题

  研究还显示,大多数GNSS站点的融水储存时间约为8周,但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东北部和西部的融水储存时间较长,约为9周,而南部和东南部则相对较短,仅为4.5周。随着极端高温天气逐渐成为常态,准确预测高温年份的融水储量对评估海平面上升速度至关重要。研究还指出,一般区域气候模型对融水径流量的模拟可能存在误差,可能高估了水的滞留量或低估了融水的流失情况。研究团队建议,在较温暖的年份,应将预测流量上调约20%,以获得更精准的评估结果。

  陈剑利教授表示,有关成果凸显了国际合作应对严峻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性,研究亦有助于提升区域气候模型在温暖年份的预测表现,对于评估未来几十年的冰盖演变、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以及北极暖化问题等具有重大意义。

  文|特约撰稿人 梁源 记者 王漫琪图|受访者提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