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大AI聊天機械人奪教育大獎 學生透過whatsapp即可重溫課堂精華

近年教育界逐步引入AI工人智能,輔助學生學習,理工大學去年憑著自家研發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機械人「Virtual Assistant TIMS」得到「QS全球教學創新大獎」。負責項目的理大應用社會科學系高級講師朱偉志表示,該AI聊天機械人以香港學生最常用的WhatsApp作為載體,學生可隨時重溫教學內容、問功課等,甚至能即時將3小時課堂錄影撮要成20分鐘播客(Podcast)精華,為教師節省大量行政時間,學生亦更容易掌握學習重點。另外團隊亦推出智能課業平台,學生交功課後只需1分鐘即可得到意見,大大減省教師工作量及學生等候時間。

大幅減少教師行政工作 學生比以往主動學習
理大的AI聊天機械人現時在校內的設計學院、應用社會科學系、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開設的四個課程使用。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高級講師賴寶欣表示,以往曾遇學生上課後「思緒混亂,未能好好吸收課堂內容」,但現時學生只要透過程式輸入「Podcast」一字,系統可以即時將長達3小時的課堂內容濃縮為20分鐘「AI對話式Podcast 」精華,並會加插大量教學例子。事後發現不少學生使用後比以往主動學習,亦可大幅減少教師行政工作。
團隊負責人朱偉志指,理大的AI聊天機械人與坊間同類工具不同之處,在於教師需先上傳為學生度身訂造的教材,再由人工智能自行消化,所以答問題準繩度甚高。
推出智能課業平台 更多時間了解學生背後想法
同時團隊亦推出智能課業批閱平台「AIReAS」,只要老師將評分指標上傳,人工智能就會1分鐘內就學生上載的文章內提供意見,引導他們修功課,讓學生參考意見後可修改再提交。賴寶欣表示,根據實際經驗,平台有助學生提升功課質素,「非常多學生收到人工智能的意見後修改功課,第二次提交的內容比首次好」。建築環境及能源工程學系講師張曉丹亦指,過往需花大量時間去核對學生功課資料是否正確,如今有AI先做檢查,可花更多時間了解學生功課背後的想法及困難。
應用社會科學系四年級生江樂怡認為,AI工具及平台有助提升學習動機,例如以往有同學性格內向,未必敢在課堂舉手提問,聊天機械人正好解決問題。至於課業批閱平台,她認為其即時回饋十分實用,遇上不明白的地方可透過AI協助解決,毋須苦等老師回覆,期望日後聊天機械人可加快回應速度、提升辨認照片能力等。
被問及會否擔心學生過度依賴AI時,團隊之一理大教學發展中心高級教學發展經理麥啟彬認為學生上課是否主動,視乎教學方式、內容等,不擔心影響學生學習動機。